⑴云计算运维平时的工作是什么?涉及哪些知识?需要懂编程吗?
云计算运维和写程序不多,而且轻松些。 让Tanjurd才服务中心给你解答吧:首先运维基本是作的事,代码很少,而且代码都是共同的,极少改变的东西,和公司业务没什么关系,都是大家都知道的构架。再个,运维的构架改变不大,极少有较大改动,所以每年的技术更新,也就那么一天两天就能干完的。
第三,虽然运维需要24小时监控,但是大都是轮班值班,每个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8小时,而且现在运维自动化工具太多。
第四,就算程序出了问题,运维个给程序的开发员就行了,因为运维不负责程序开发。 云计算涉及到虚拟化的知识、PaaS开源、OpenStack控系统、分布式文件系统GFS/TFS、分布式计算系统Hadoop/Hbase等等。
⑵云基础框架的哪些组件帮助自动化地向用户创建和交付计算资源
云基础架构包含哪些组件?一、云基础架构
如图1所示,传统的IT部署架构是“囱式”的,或者叫做“专机专用”系统。
云计算架构
图1传统IT“囱”模式部署架构
在这种架构中,新的应用系统上线的时候需要分析该应用系统的资源需求,确定基础架构所需的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等设备规格和数量,这种部署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点:
硬件高配低用。 考虑到应用系统未来3~5年的业务发展,以及业务突发的需求,为满足应用系统的性能、容量承载需求,往往在选择计算、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的配置时会留有一定比例的余量。 但硬件资源上线后,应用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载并不会太高,使得较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利用率不高。
整合困难。 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也注意到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形,当需要上线新的应用系统时,会优先考虑部署在既有的基础架构上。 但因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运行环境、对资源的抢占会有很大的差异,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可靠性、稳定性、运维管理问题,将新、旧应用系统整合在一套基础架构上的难度非常大,更多的用户往往选择新增与应用系统配套的计算、存储和网络等硬件设备。
这种部署模式,造成了每套硬件与所承载应用系统的“专机专用”,多套硬件和应用系统构成了“囱式”部署架构,使得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,占用过多的机房空间和能源,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,IT资源的效率、扩展性、可管理性都面临很大的挑战。
云基础架构的引入有效解决了传统基础架构的问题(如图2所示)。
图2云计算融合模式部署架构
云基础架构在传统基础架构计算、存储、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,增加了虚拟化层、云层:
虚拟化层:大多数云基础架构都广泛采用虚拟化技术,包括计算虚拟化、存储虚拟化、网络虚拟化等。 通过虚拟化层,屏蔽了硬件层自身的差异和复杂度,向上呈现为标准化、可灵活扩展和收缩、弹性的虚拟化资源池;
云层:对资源池进行调配、组合,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自动生成、扩展所需的硬件资源,将更多的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化、自动化部署和管理,提升IT效率。
相对于传统基础架构,云基础架构通过虚拟化整合与自动化,应用系统共享基础架构资源池,实现高利用率、高可用性、低成本、低能耗,并且通过云平台层的自动化管理,实现快速部署、易于扩展、智能管理,帮助用户构建IaaS(基础架构即服务)云业务模式。
二、云基础架构融合
云基础架构资源池使得计算、存储、网络以及对应虚拟化单个产品和技术本身不再是核心,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整合,形成一个有机的、可灵活调度和扩展的资源池,面向云应用实现自动化的部署、监控、管理和运维。
云基础架构资源的整合,对计算、存储、网络虚拟化提出了新的挑战,并带动了一系列网络、虚拟化技术的变革。 传统模式下,服务器、网络和存储是基于物理设备连接的,因此,对服务器、存储的访问控、QoS带宽、流量监控等策略基于物理端口进行部署,管理界面清晰,并且设备及对应的策略是静态、固定的。 云基础架构模式下,服务器、网络、存储、安全采用了虚拟化技术,资源池使得设备及对应的策略是动态变化的(如图3所示)。
⑶、云计算自动化运维是什么
1、自动化运维就是把周期性、重复性、规律性的工作都交给工具去做,具体来说有应用系统维护自动化,巡检自动化和故障处理自动化这三个方面。 自动化运维依赖于具体的智能管理平台,最终达到提升运维效率的目的。 目前有锐捷网络推出的RIILEmotion自动化运维,能够自动解决用户在IT管理中的日常运维问题。2、自动化运维是指将IT运维中日常的、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自动化,把过去的手工执行转为自动化作。 自动化是IT运维工作的升华,IT运维自动化不单纯是一个维护过程,更是一个管理的提升过程,是IT运维的最高层次,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扩展资料:
自动化运维能解决的问题
1、项目整体工作效率提升。
2、减少为误作,提升SLA。
3、方便信息传递,配置类信息聚合,信息链更完整。
4、事务留痕,方便跟踪,追述。
5、运维工作更加轻松、灵动。
6、提升运维工作价值,管理更多资源,更多服务对象。
⑷Linux云计算运维架构师(连载)-RabbitMQ消息队列集群-03
Linux云计算运维架构师(连载)-RabbitMQ消息队列集群-03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环境下RabbitMQ消息队列集群的安装与基本配置,以及客户端的简单介绍。 首先,我们通过YUM包管理器安装了ERLANG和RabbitMQ。 接着,通过上传并安装RabbitMQ安装包,完成了RabbitMQ的安装过程。 然后,对RabbitMQ的常用命令、配置文件设置、用户远程访问设置、集群状态监控及防火墙端口开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。
对集群的设置,文章特别提到了虚拟主机与用户角色的概念,帮助读者理解权限控的最小粒度。 此外,对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,包括管理控台的访问权限,以及用户、策略(policy)的管理作。
在客户端部分,文章介绍了Mac环境下RabbitMQ的安装方法,强调了安装及配置环境变量的重要性。 并且,指导了如何启动RabbitMQ服务以及通过浏览器登录Web管理界面的步骤。
最后,文章总结了RabbitMQ常用的命令,包括基本命令、用户和权限设置、以及角色说明,为读者提供了快速上手RabbitMQ所需的工具和知识。